【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是什么意思】一、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出使边塞时所见的景象和内心感受。
- “萧关逢侯骑” 意为在萧关遇到了侦察兵(侯骑),说明诗人已进入边塞地区,也暗示边防严密。
- “都护在燕然” 中,“都护”是唐代边疆将领的称号,“燕然”指的是燕然山,即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此句意指边将正在燕然山一带驻守,象征着边疆的稳固与将士的坚守。
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赞叹,以及对边疆将士英勇守卫国家的敬佩之情。
二、表格解析
| 句子 | 解释 | 含义 |
| 萧关逢侯骑 | 在萧关遇到了侦察兵 | 表明诗人已到达边塞,边防严密 |
| 都护在燕然 | 边将(都护)驻守在燕然山 | 展现边疆的稳固与将士的坚守 |
三、背景补充
《使至塞上》是王维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奉命出使凉州(今甘肃武威)途中所作。诗中通过描绘大漠、孤烟、长河等意象,展现了边塞的壮阔与苍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仰之情。
“萧关”是古代通往西北的重要关隘,“侯骑”是负责侦查的骑兵,“都护”是唐代设于边地的军事长官,“燕然”则是历史上著名的边塞地名,曾有“燕然勒功”的典故,象征着边疆战功。
四、结语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不仅是一句写景之句,更蕴含着诗人对边疆风土人情的观察与对戍边将士的赞美。它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边塞的辽阔与将士的忠诚,是唐代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