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中文章主旨是哪句】《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寓言性散文,通过“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揭示了人才被埋没的社会现象,并表达了对识才、用才的强烈呼吁。全文语言精炼,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文章主旨总结
《马说》的主旨在于揭示“世有伯乐,然后能千里马”的道理,强调人才需要被发现和重用。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难以被识别,最终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作者借此批判当时社会对人才的忽视,呼吁统治者重视人才、知人善任。
二、文章主旨句分析
句子 | 原文 | 含义 | 主旨体现 |
1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指出只有有了善于识别人才的“伯乐”,才能发现真正的“千里马”。 | 直接点明文章主旨:人才需要被发现和识别。 |
2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强调现实中“千里马”虽多,但能识别他们的人却很少。 | 深刻指出人才被埋没的原因——缺乏识才之人。 |
3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描述对人才的错误对待方式。 | 表达对人才被浪费、被误解的不满。 |
4 |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是作者的反问,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愤懑。 | 最终点明主旨:不是没有人才,而是没人懂得识别。 |
三、结论
在《马说》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是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它不仅点明了人才与识才者之间的关系,也引发了读者对人才价值、社会用人机制的深刻思考。这篇文章虽然以“马”为喻,实则直指现实,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教育意义。
总结:
《马说》的主旨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不仅是全文的核心思想,也是作者对人才与识才关系的深刻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