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观火是什么意思】“隔岸观火”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站在河的对岸看对岸的火势。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对别人遇到的困难或危机采取旁观态度,不加以干预或帮助,只在一旁冷眼观察,等待事态发展。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战国策·齐策二》:“今赵之攻燕也,吾不知其可也。虽有强敌,犹可以为我用也。若赵攻燕,则燕必亡;燕亡,则赵亦危矣。故不如使燕与赵相攻,吾以逸待劳,坐而观其成败。”后来被引申为一种冷漠、观望的态度。
“隔岸观火”原意是站在河对岸看火势,后引申为对他人遭遇的困境或冲突采取旁观态度,不主动介入或帮助,只在一旁观察事态发展。这个成语带有贬义,常用于批评那些在他人面临困难时不愿伸出援手的人。
表格:成语“隔岸观火”的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隔岸观火 |
拼音 | gé àn guān huǒ |
出处 | 《战国策·齐策二》 |
原意 | 站在河对岸看对岸的火势 |
引申义 | 对他人遇到的困难或危机采取旁观态度,不主动帮助 |
使用场合 | 批评他人在他人受难时袖手旁观的行为 |
褒贬色彩 | 贬义 |
同义词 | 袖手旁观、冷眼旁观、作壁上观 |
反义词 | 积极参与、挺身而出、见义勇为 |
典型例子 | 在朋友遇到麻烦时,只是在一旁看热闹,不给予任何帮助 |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隔岸观火”这一成语的含义及其在现代语境中的使用方式。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他人困境时,应多一份责任感和同理心,而非一味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