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是谁写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来强调言语一旦说出,便难以收回,寓意着说话要慎重、守信用。然而,关于这句成语的出处和作者,许多人并不清楚。
一、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出自《论语·颜渊》篇,是孔子弟子子贡与孔子对话中提到的内容。原文为:“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虽然这段话没有直接出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但其精神内核与该成语高度一致。
后世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作为独立的成语使用,用于强调言而有信的重要性。因此,这句话虽未出自某一位具体作家之手,但其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 出处 | 《论语·颜渊》 |
| 原文内容 | “子贡问政……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未直接出现此句) |
| 作者 | 孔子及其弟子(非某一特定作者) |
| 成语含义 | 强调言语一旦说出,便难以收回,寓意说话要慎重、守信用 |
| 使用场景 | 用于劝诫他人说话要谨慎,或强调诚信的重要性 |
| 现代用法 | 广泛用于日常交流、文学作品、演讲等场合 |
三、结语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虽然没有明确的创作者,但它承载了中华文化中对诚信和语言力量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一成语都提醒我们:言行一致,方能立身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