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宝藏问答 >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出自哪里

2025-11-04 10:39:19

问题描述: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出自哪里,蹲一个大佬,求不嫌弃我问题简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4 10:39:19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出自哪里】“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思念之情非常强烈。这句话不仅富有诗意,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出处与含义,以下将从来源、解释、用法及文化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最早见于《诗经·王风·采葛》。原文为:“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此诗通过采摘植物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

在古代,“三秋”并非字面意义上的三个秋天,而是指较长的时间段,通常用来表示时间的漫长与思念的深切。后世多将“三秋”引申为三年,但实际语义更偏向于“很久”。

这句话后来被广泛引用,成为表达思念之情的经典表达方式,也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如古诗词、小说等,以增强情感的表达力。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出处 《诗经·王风·采葛》
原文句子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含义 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极度思念,强调时间虽短却仿佛很长
“三秋”解释 不是字面的三个秋天,而是泛指长时间,也可引申为三年
使用场景 文学作品、日常表达思念之情
文化意义 反映古代人们对情感的细腻表达,体现诗歌中的含蓄美

三、结语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不仅是一句简单的诗句,更是古人情感表达的精华。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感情的重视与细腻描写,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无论是阅读古籍还是日常交流,了解这句成语的出处与含义,都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