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十行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什么】“一目十行”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阅读速度非常快,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浏览大量文字内容。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阅读能力的高超,也常常被用来赞美人的专注力和理解力。
一、含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一目十行 |
| 字面意思 | 一眼看去可以读十行文字 |
| 引申含义 | 形容阅读速度快,理解力强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称赞他人的阅读能力或学习效率 |
| 情感色彩 | 褒义 |
二、出处分析
“一目十行”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常与“十行俱下”并用,用来形容读书时能够同时看到多行文字,显示出极高的阅读速度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 出处文献 | 出处原文 | 释义 |
| 《梁书·简文帝纪》 | “读书十行俱下。” | 表示读书时能同时看到十行文字,说明阅读速度极快。 |
| 《北史·李谧传》 | “读书未及十行,便已诵之。” | 描述李谧阅读速度极快,尚未看完十行就能背诵。 |
| 后世文学作品 | 如《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中也有类似用法 | 用于形容人物聪明、记忆力强、阅读速度快 |
三、现代应用与延伸意义
在现代,“一目十行”不仅仅局限于字面意义上的快速阅读,更常被引申为:
- 高效学习:指人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快速掌握知识。
- 信息筛选: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具备快速浏览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 工作效率:在职场中,阅读能力强的人往往能更快处理文件、报告等任务。
四、注意事项
虽然“一目十行”是褒义词,但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不宜滥用,避免给人“浮躁”或“不细致”的印象;
- 快速阅读并不等于理解深刻,应结合精读来提升阅读质量;
- 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中,需根据语境合理使用。
五、总结
“一目十行”作为汉语中的经典成语,既展现了古人对阅读能力的高度评价,也在现代社会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不仅是对个人阅读速度的肯定,更是对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一种赞誉。了解其出处与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