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的周转材料摊销会计分录如何做】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对周转材料的管理与核算有了更明确的要求。周转材料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以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的材料,如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模板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规定,周转材料应按照其用途进行分类,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摊销。
本文将从周转材料的定义、摊销方法及对应的会计分录等方面进行总结,帮助财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会计准则下的相关处理。
一、周转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 分类 | 定义 | 举例 |
| 包装物 | 用于包装产品或商品的材料 | 纸箱、塑料袋、木箱等 |
| 低值易耗品 | 单位价值较低、使用期限较短的物品 | 办公用品、工具、设备配件等 |
| 模板、脚手架 | 建筑施工中可重复使用的材料 | 钢模板、钢管脚手架等 |
二、周转材料的摊销方法
根据新会计准则,周转材料的摊销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 摊销方法 | 适用范围 | 特点 |
| 一次摊销法 | 使用次数少、价值低的周转材料 | 直接计入当期成本费用 |
| 分次摊销法 | 使用次数多、价值高的周转材料 | 按使用次数或时间分期摊销 |
| 五五摊销法 | 适用于使用寿命较明确的周转材料 | 第一次摊销50%,第二次摊销剩余50% |
三、会计分录示例(以不同摊销方法为例)
1. 一次摊销法
适用对象: 价值较低、使用次数少的周转材料(如包装物)
会计分录:
| 项目 | 借方 | 贷方 |
| 借: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生产成本 | ××× | |
| 贷:周转材料 | ××× |
说明: 当周转材料投入使用时,直接将其价值转入相关费用或成本科目。
2. 分次摊销法
适用对象: 使用次数较多、价值较高的周转材料(如模板、脚手架)
会计分录(首次领用):
| 项目 | 借方 | 贷方 |
| 借:周转材料—在用 | ××× | |
| 贷:周转材料—在库 | ××× |
会计分录(按期摊销):
| 项目 | 借方 | 贷方 |
| 借: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生产成本 | ××× | |
| 贷:累计摊销—周转材料 | ××× |
说明: 首次领用时,将周转材料从“在库”转入“在用”,之后按使用情况定期计提摊销。
3. 五五摊销法
适用对象: 使用寿命明确、可分阶段使用的周转材料
会计分录(首次领用):
| 项目 | 借方 | 贷方 |
| 借:周转材料—在用 | ××× | |
| 贷:周转材料—在库 | ××× |
会计分录(第一次摊销):
| 项目 | 借方 | 贷方 |
| 借: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生产成本 | ××× | |
| 贷:累计摊销—周转材料 | ××× |
会计分录(第二次摊销):
| 项目 | 借方 | 贷方 |
| 借: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生产成本 | ××× | |
| 贷:累计摊销—周转材料 | ××× |
说明: 第一次摊销为原值的50%,第二次摊销为剩余的50%。
四、注意事项
1. 分类清晰: 不同类型的周转材料应分别核算,避免混淆。
2. 摊销方法一致: 同一类型周转材料应采用相同的摊销方法,确保会计信息的一致性。
3. 及时入账: 周转材料的领用、摊销应及时入账,避免影响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4. 资产减值: 若周转材料出现损坏或贬值,应按规定计提减值准备。
五、总结
新会计准则对周转材料的摊销处理提出了更加规范和细化的要求。财务人员应根据实际业务情况选择合适的摊销方法,并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进行账务处理。通过合理的会计分录设置,不仅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也有助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资产管理。
| 摊销方法 | 适用场景 | 会计分录要点 |
| 一次摊销法 | 价值低、使用次数少 | 直接计入费用 |
| 分次摊销法 | 使用次数多、价值高 | 分期摊销,计提累计摊销 |
| 五五摊销法 | 使用寿命明确 | 分两次摊销,各占50% |
通过以上内容的梳理,可以帮助财务人员更好地掌握新会计准则下周转材料摊销的会计处理方式,提升实务操作的规范性与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