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什么时候灭亡的】蜀国,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权,由刘备建立,定都成都。蜀汉作为三国之一,在历史上存在了约43年(221年—263年)。关于蜀国灭亡的时间,历史记载较为明确,但不同史料中也有细微差异。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这一问题的答案,以下将从历史背景、灭亡时间及关键事件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呈现。
一、历史背景
蜀汉是三国时期三大政权之一,与曹魏、东吴并立。其建立者为刘备,后由其子刘禅继位。蜀汉虽地小人少,但在诸葛亮等人的治理下一度强盛。然而,由于地理环境限制和人才凋零,最终在公元263年被曹魏所灭。
二、蜀国灭亡时间
根据正史《三国志》和《晋书》的记载,蜀汉是在公元263年被曹魏所灭。这一年,魏国大将邓艾率军偷渡阴平,直取成都,迫使刘禅投降,蜀汉正式灭亡。
三、关键事件梳理
时间 | 事件 | 说明 |
221年 | 刘备称帝,建立蜀汉 | 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 |
223年 | 刘备去世,刘禅继位 | 诸葛亮辅政,开始北伐 |
234年 | 诸葛亮去世 | 蜀汉进入后期,国力逐渐衰弱 |
263年 | 邓艾奇袭成都,刘禅投降 | 蜀汉灭亡,刘禅被俘至洛阳 |
264年 | 刘禅被封为安乐公 | 蜀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
四、结论
蜀国(蜀汉)灭亡于公元263年,由曹魏所灭。这一事件标志着三国时代结束,也为后来的西晋统一奠定了基础。虽然蜀汉在历史上存在时间不长,但其文化、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总结:
蜀国灭亡时间为公元263年,主要原因是内部衰落与外部军事压力,最终在邓艾的奇袭下被迫投降,宣告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