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范围叫做公海】“公海”是国际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国家主权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域。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公海是不属于任何国家的领海、专属经济区或内水的海域。在这些海域中,所有国家都享有航行、飞越、捕鱼、科学研究等自由,但同时也需遵守相关国际法规和义务。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公海”的定义与范围,以下是对相关内容的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对比说明:
一、
1. 公海的定义
公海是指超出沿海国领海、专属经济区及内水范围的海域,不属于任何国家的领土主权范围。它是国际社会共同管理的区域。
2. 法律依据
公海的概念主要由《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确立,该公约规定了各国在公海上的权利与义务。
3. 公海的特点
- 所有国家都有平等的航行权、捕鱼权、科研权等;
- 不允许任何国家对公海实施主权要求;
- 在公海上发生的犯罪行为,通常由船旗国或受害国处理。
4. 公海与邻近海域的区别
公海与邻近的国家管辖海域(如领海、专属经济区)有着明确的界限,这些界限通常由海岸线向外延伸一定距离决定。
二、表格对比:公海与其他海域的区分
海域类型 | 范围界定 | 国家主权归属 | 权利与义务 | 是否属于公海 |
领海 | 沿海国基线起12海里 | 属于沿海国 | 沿海国有完全主权,外国船只可无害通过 | 否 |
专属经济区 | 基线起200海里 | 属于沿海国 | 沿海国有资源开发权,其他国家有航行自由 | 否 |
大陆架 | 基线起200海里,最多350海里 | 属于沿海国 | 沿海国有海底资源开发权 | 否 |
公海 | 超出上述范围的所有海域 | 无主权 | 所有国家享有航行、捕鱼、科研等自由 | 是 |
三、结语
“公海”作为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全球合作与共享的理念。它不仅是各国行使自由权利的空间,也是维护海洋生态、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基础。了解公海的定义与范围,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国际海洋秩序和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