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大吕的含义和出处是什么呀】“黄钟大吕”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音乐或言辞庄重、典雅、气势宏大。它不仅在文学中被广泛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常用来比喻正统、高雅的事物。
一、
“黄钟大吕”最早源于古代音乐理论,是古代十二律中的两种音律名称。其中,“黄钟”是十二律之首,象征着正统与尊贵;“大吕”则是次律,代表庄重与和谐。后人将这两个词连用,引申为形容音乐或语言的庄严、宏亮、正统、高雅。
此成语多用于形容文章、言论、礼仪等具有庄重、典雅风格的内容,也常用于赞美音乐、艺术或政治场合的正式氛围。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黄钟大吕 |
含义 | 原指古代音乐中的两种音律,后引申为形容音乐或语言庄重、典雅、宏大。 |
出处 | 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司乐》:“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吕、黄钟。” |
拼音 | huáng zhōng dà lǚ |
近义词 | 庄严肃穆、典雅恢宏、正统高雅 |
反义词 | 轻浮浅薄、庸俗低俗、杂乱无章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音乐、语言、礼仪、艺术等具有庄重、典雅风格的事物。 |
示例 | 他的演讲内容庄重典雅,真可谓黄钟大吕。 |
三、补充说明
“黄钟大吕”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中国古代对音乐与礼仪的高度重视。在古代,音乐不仅是娱乐工具,更是表达礼制、教化人心的重要手段。因此,“黄钟大吕”也常与“礼乐”并提,成为中华文化中一种重要的审美标准。
在现代,虽然“黄钟大吕”不再频繁出现在日常对话中,但在文学、历史、艺术评论等领域,仍是一个极具文化底蕴的词汇。了解它的来源和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