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出自贾岛的哪首诗】“推敲”一词,常用来形容对文字的反复斟酌和精心打磨。它源于唐代诗人贾岛的一段著名典故,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故事。
一、总结
“推敲”一词最早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据传,贾岛在创作此诗时,对“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反复推敲,最终决定使用“敲”字,这一过程被后人称为“推敲”。
项目 | 内容 |
词语来源 | “推敲”出自贾岛的诗句 |
出处诗名 | 《题李凝幽居》 |
原诗句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故事背景 | 贾岛在创作过程中对“推”与“敲”二字反复斟酌 |
后世影响 | 成为文学创作中注重用词精炼的典范 |
二、详细说明
贾岛是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以“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著称。他在创作《题李凝幽居》这首诗时,曾因“推”与“敲”的选择而陷入沉思。当时他骑着毛驴,在路上一边走一边比划“推”和“敲”的动作,甚至因此撞到了韩愈的马队。韩愈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与他一起讨论用字的问题,最终建议使用“敲”字,认为“敲”更有意境,更能体现月夜的静谧与僧人的归家之态。
从此,“推敲”便成为文学创作中精益求精、反复斟酌的代名词,也成为中国文化中重视语言艺术的一个象征。
三、结语
“推敲”不仅是贾岛诗歌创作精神的体现,更是后世文人追求语言美感的重要理念。通过这个典故,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对文字的敬畏之心,也能体会到文学创作中那份执着与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