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的文言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一则广为流传的寓言故事,出自《战国策·吴策》。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中食物链的动态关系,也常被用来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潜在危险的行为。
一、原文出处与
《战国策·吴策》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吴王欲伐楚的故事。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但他的大臣们纷纷劝阻,认为此举不智。其中一位名叫少孺子的大臣,用“螳螂捕蝉”的故事来劝谏吴王,指出即使眼前的敌人看似弱小,也可能有更大的威胁在背后。
原文如下:
> “螳螂伺蝉,忘其身;螳螂之覆,黄雀在后。”
这句话的意思是:螳螂在捕捉蝉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黄雀盯上了。它只顾眼前的利益,却忽略了背后的危险。
二、故事寓意总结
项目 | 内容 |
故事来源 | 《战国策·吴策》 |
核心情节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寓意 | 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忽视潜在危险 |
延伸意义 | 比喻目光短浅、缺乏远见的行为 |
现代应用 | 用于提醒人们在决策时应考虑长远影响,避免因小失大 |
三、文言文原文与白话翻译
文言文 | 白话翻译 |
螳螂伺蝉,忘其身 | 螳螂在等待捕捉蝉的时候,忘记了自身的处境 |
螳螂之覆,黄雀在后 | 螳螂被黄雀所捕,而黄雀本身也处于危险之中 |
四、现实启示
这个故事不仅适用于自然界的生态关系,也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在商业、政治、生活等各个领域,人们常常因为专注于眼前的得失,而忽略了更深远的影响。例如:
- 企业经营:只关注短期利润,忽视长期发展和风险控制;
- 个人成长:只追求眼前的成功,忽略健康和人际关系;
- 国际关系:只考虑当前利益,忽视潜在的外交危机。
五、结语
“螳螂捕蝉”的故事虽然简短,但却蕴含深刻的哲理。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任何选择时,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从全局出发,避免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