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系数r的第二个公式】在统计学中,相关系数(r)是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和方向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我们最常接触到的相关系数公式是基于协方差与标准差的比值,即:
$$ r = \frac{\text{Cov}(X,Y)}{\sigma_X \sigma_Y} $$
然而,还有一种等价但形式不同的表达方式,称为“相关系数r的第二个公式”,它通过原始数据的乘积和平方和来计算,适用于手算或教学场景。
一、相关系数r的第二个公式推导
设两组变量分别为 $ X = (x_1, x_2, ..., x_n) $ 和 $ Y = (y_1, y_2, ..., y_n) $,则相关系数r的第二个公式为:
$$
r = \frac{n\sum x_i y_i - (\sum x_i)(\sum y_i)}{\sqrt{[n\sum x_i^2 - (\sum x_i)^2][n\sum y_i^2 - (\sum y_i)^2]}}
$$
该公式不依赖于均值和标准差,而是直接利用原始数据的总和和乘积,便于手动计算。
二、总结对比
项目 | 第一个公式(标准公式) | 第二个公式(简化计算公式) |
公式形式 | $ r = \frac{\text{Cov}(X,Y)}{\sigma_X \sigma_Y} $ | $ r = \frac{n\sum x_i y_i - (\sum x_i)(\sum y_i)}{\sqrt{[n\sum x_i^2 - (\sum x_i)^2][n\sum y_i^2 - (\sum y_i)^2]}} $ |
适用场景 | 理论分析、软件计算 | 手动计算、教学演示 |
数据需求 | 需要均值、标准差 | 只需原始数据的总和与乘积 |
计算复杂度 | 较高(涉及协方差) | 较低(仅需求和运算) |
三、使用建议
- 第一个公式更适用于理论研究和编程实现,尤其在处理大数据集时效率更高。
- 第二个公式更适合教学场合或小样本数据的手工计算,有助于理解相关系数的本质。
四、示例说明(简化版)
假设我们有以下两组数据:
i | x_i | y_i | x_i y_i | x_i² | y_i² |
1 | 2 | 3 | 6 | 4 | 9 |
2 | 4 | 5 | 20 | 16 | 25 |
3 | 6 | 7 | 42 | 36 | 49 |
4 | 8 | 9 | 72 | 64 | 81 |
计算得:
- $ \sum x_i = 20 $
- $ \sum y_i = 24 $
- $ \sum x_i y_i = 140 $
- $ \sum x_i^2 = 120 $
- $ \sum y_i^2 = 164 $
代入第二个公式:
$$
r = \frac{4 \times 140 - 20 \times 24}{\sqrt{[4 \times 120 - 20^2][4 \times 164 - 24^2]}} = \frac{560 - 480}{\sqrt{(480 - 400)(656 - 576)}} = \frac{80}{\sqrt{80 \times 80}} = \frac{80}{80} = 1
$$
这表明变量x和y之间存在完全正相关关系。
五、结语
相关系数r的第二个公式为统计分析提供了另一种实用的计算方式,尤其适合教学和小规模数据分析。掌握这一公式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相关性的理解,也能提升实际操作中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