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疾忌医的词语解释讳疾忌医的词语解释是什么】一、说明
“讳疾忌医”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中医典故,用来形容一个人有病却不愿承认,甚至害怕就医,最终导致病情加重。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不正视问题、逃避责任的人。
该成语最早出自《资治通鉴·唐纪》,讲的是一个医生为病人诊治时,病人因害怕被指出病情而拒绝治疗,结果病情恶化。这个故事被后人提炼成“讳疾忌医”,用以警示人们要正视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因拖延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在现代语境中,“讳疾忌医”不仅适用于身体疾病,也常用于比喻对工作、生活或社会问题的回避态度。它强调了诚实面对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及时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二、词语解释表格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近义词 | 反义词 |
讳疾忌医 | 指隐瞒疾病,不愿就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接受批评或改正错误 | 《资治通鉴·唐纪》 | 常用于批评他人或自我反省 | 避重就轻、文过饰非 | 知错就改、直面问题 |
词语解释 | 对“讳疾忌医”这一成语的具体含义进行解释 | —— | —— | —— | —— |
是什么 | 表示该成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 —— | —— | —— | —— |
三、结语
“讳疾忌医”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深思的生活态度。它提醒我们,面对问题时应保持清醒和诚实,勇于承认错误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