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表词语解释】在汉语中,“師表”一词常用于形容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尤其指那些能够作为他人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它不仅包含“師”的含义,即教师、导师,也包含“表”的意义,即表率、榜样。因此,“師表”一词多用于褒义,强调一个人在道德、学识或行为上的示范作用。
一、词语解释总结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師表 | 指教师或有德之人,作为他人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 出自《礼记·学记》等古籍 | 多用于赞美或表彰具有高尚品德和学识的人 |
師 | 教师、导师 | 古代文献中常见 | 表示传授知识或引导他人的人 |
表 | 表率、榜样 | 多用于描述行为或品德的示范作用 | 强调他人应效仿的对象 |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師表”一词最早可追溯至古代儒家思想中对教育者的重视。孔子提倡“以身作则”,认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道德的引导者。因此,“師表”逐渐演变为对教师或德高望重之人的尊称。
在后世文学作品中,“師表”常用来赞颂那些品德高尚、学识渊博、言行一致的人,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就表达了自己作为臣子和老师的忠诚与责任,体现出“師表”的精神内涵。
三、现代语境中的使用
在现代社会,“師表”一词虽然不再频繁出现在日常对话中,但在正式场合、教育领域或表彰优秀人物时仍常被使用。例如:
- “他是一位优秀的教師,堪称學生的師表。”
- “这位科学家不仅学术成就突出,更以严谨治学的态度成为青年学者的師表。”
由此可见,“師表”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其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质的高度肯定。
四、总结
“師表”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词语,承载着对教师、导师以及道德楷模的敬意。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对教育的重视,也反映了社会对榜样力量的推崇。在当今社会,尽管语言表达方式不断变化,但“師表”所代表的精神价值依然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