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群之马的词语意思】“害群之马”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比喻破坏群体或组织秩序、带来不良影响的人。这个成语原本出自《庄子·徐无鬼》,原意是指一匹马在马群中捣乱,损害了整个马群的利益,后来被引申为对社会、单位或团体中有害成员的称呼。
一、词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害群之马 |
拼音 | hài qún zhī mǎ |
出处 | 《庄子·徐无鬼》 |
本义 | 马群中的害马,破坏整体利益的个体 |
引申义 | 破坏团队、组织或社会秩序的有害成员 |
使用场景 | 用于批评或指出某些人对集体造成负面影响 |
用法 | 作主语或宾语,常用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 |
二、成语解析
“害群之马”强调的是个体对整体的危害性。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比如一个员工在公司内部散布谣言、违反纪律,或者某个成员在团队合作中不配合、影响效率,这些都可能被视为“害群之马”。
该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通常用于表达对这类人的不满或警示。不过,使用时也需注意语境,避免误伤无辜。
三、相关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祸根、败类、害虫、毒瘤 |
反义词 | 良马、栋梁、骨干、楷模 |
四、使用示例
1. 他因为经常迟到早退,严重影响了团队的工作氛围,被大家称为“害群之马”。
2. 公司决定清理内部的“害群之马”,以维护正常的运营秩序。
3. 在团队中,每个人都应尽职尽责,不要成为“害群之马”。
五、总结
“害群之马”是一个形象生动、意义明确的成语,常用于描述那些对集体造成负面影响的个体。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工作中更准确地表达观点,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注意自身行为,避免成为“害群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