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12 20:52:31 来源:网易 编辑:闵寒婉
行人防滚架(Pedestrian Protection System)是一种用于汽车的主动安全系统,旨在减少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对行人的伤害。其工作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感器检测
- 行人防滚架通常会结合多种传感器技术来检测行人。这些传感器可能包括:
- 摄像头:用于捕捉前方的行人影像。
- 雷达:通过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来检测行人的位置和速度。
- 激光雷达(LiDAR):利用激光脉冲测量行人的距离和形状。
当传感器检测到前方有行人接近时,系统会触发进一步的动作。
2. 碰撞预测
- 系统通过算法分析传感器的数据,判断是否可能发生碰撞以及碰撞的时间和位置。
- 如果预测到即将发生碰撞,系统会提前做出反应。
3. 主动保护措施
- 引擎盖提升:一旦系统确认即将发生碰撞,它会激活隐藏在车头下方的执行器,将引擎盖后部提升一定高度。这种设计可以为行人提供更多的缓冲空间,减少头部撞击硬物(如发动机舱盖下的坚硬部件)的风险。
- 气囊展开:部分高端车型会在车头或引擎盖上安装专门的行人保护气囊。当检测到碰撞时,气囊会迅速展开,覆盖前挡风玻璃或引擎盖边缘,以吸收冲击力并防止行人被甩出或受伤。
4. 自动紧急制动
- 在某些情况下,行人防滚架系统还会配合车辆的自动紧急制动功能(AEB)。如果驾驶员未能及时采取行动,系统会自动施加刹车,以降低碰撞的速度或完全避免碰撞。
5. 系统协同与优化
- 行人防滚架系统通常与其他主动安全技术(如车道保持辅助、盲点监测等)协同工作,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安全网络。
- 一些现代车辆还支持OTA(Over-The-Air)更新,使系统能够不断优化性能,提高行人保护的效果。
总结
行人防滚架的核心在于“预防”和“缓冲”。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智能算法,系统能够在碰撞发生之前采取措施,例如提升引擎盖或展开气囊,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行人的伤害。这一技术是现代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显著提升了道路安全性。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