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是什么意思】2、原文“脍炙人口是什么意思”
一、
“脍炙人口”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作品或言论非常受欢迎,广为流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传颂。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祭退之》诗,原意是说美味的食物人人都爱吃,后来引申为好的文章、故事、歌曲等被人们广泛传诵。
该成语多用于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强调内容的优秀和传播的广泛性。在日常使用中,可以用来赞美某部作品或人物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脍炙人口 |
拼音 | kuài zhì rén kǒu |
出处 | 唐·张籍《祭退之》诗:“公之斯文,若食甘脆,若饮醇酒,脍炙人口。” |
本义 | 美味的食物人人爱吃 |
引申义 | 形容作品、言论等广受欢迎、广为流传 |
使用领域 | 文学、艺术、音乐、影视等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作品或人物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
近义词 | 风靡一时、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
反义词 | 鲜为人知、默默无闻、不为人知 |
三、结语:
“脍炙人口”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更是一种对优秀作品的认可与推崇。它提醒我们,在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唯有真正打动人心的内容,才能被广泛接受并长久流传。因此,无论是写作、演讲还是艺术表达,都应该追求质量与感染力,才能真正做到“脍炙人口”。